?伺服視覺定位是一種結合機器視覺技術與伺服驅動系統的高精度定位技術,通過視覺系統 “觀察” 目標位置,實時引導伺服電機調整運動軌跡,實現對物體的精準抓取、裝配、檢測等操作。其核心價值是解決傳統伺服定位(依賴預設軌跡,無動態調整能力)在復雜場景(如物體位置偏移、姿態變化)中的定位誤差問題,廣泛應用于 3C 電子、汽車制造、精密裝配等領域。伺服視覺定位的核心優勢是 “動態適應性” 與 “高精度”,關鍵性能指標如下:
?

定位精度
核心指標:重復定位精度(±0.005mm-±0.1mm)、絕對定位精度(±0.01mm-±0.5mm),取決于相機分辨率(如 1200 萬像素相機比 200 萬像素精度更高)、鏡頭畸變率(≤0.1%)、伺服系統響應速度。
影響因素:物體表面反光(需光源優化)、特征模糊(如物體殘缺)會降低精度,需通過算法補償(如模糊特征增強處理)。
響應速度
從 “圖像采集” 到 “伺服調整完成” 的總耗時(≤100ms,高速場景需≤20ms),由相機幀率(如 30fps-120fps)、算法運算速度(GPU 加速可提升 3-5 倍)、伺服電機響應頻率(≥1kHz)決定。
應用場景:流水線高速抓取(如手機零件裝配)需≤50ms,否則會錯過目標。
抗干擾能力
對環境干擾的適應性:如光照變化(通過自動曝光補償)、物體輕微遮擋(部分特征匹配算法可識別局部特征)、傳送帶振動(動態跟蹤算法預測位置)。
對物體差異的適應性:如同一批次零件的尺寸微小差異(通過特征縮放匹配)、姿態傾斜(角度偏差補償)。